元曲的文学常识(合集二篇)

【www.jinxinghang.cn--文学常识】

文学,是一种用口语或文字作为媒介,表达客观世界和主观认识的方式和手段。当文字不单单用来记录(史书、新闻报道、科学论文等),而被赋予其他思想和情感,并具有了艺术之美,才可称为文学艺术,属于语言艺术。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元曲的文学常识(合集二篇),欢迎品鉴!

【篇1】元曲的文学常识

1、元曲:杂剧+散曲。散曲=小令+套曲(又叫套数,由多支曲子连贯组成,可供配乐歌唱,是元杂剧的主体部分)

2、元杂剧:

①概念及产生:元代戏曲形式,语言以北方民间口语为基础,融歌曲、宾白、舞蹈、表演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形式,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,是在金院本基础上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。

②结构特点:①一般每本四折,有时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。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,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,不受时空限制,一折相当于话剧的一幕,大多包括较多场次,四折分别是故事的开端、发展、高潮、结局。楔子一般篇幅短小,位置并不固定,一般加在幕前演出,介绍故事的由来,相当于序幕;也可在折间演出,类似后世的过场戏。②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的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。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,不能用套曲。宫调即调子,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、D调等。曲牌即曲调的名称,类似于词牌,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,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有宫调名。

③剧本组成:

A)曲词:剧中人的唱词,杂剧的主体部分,是在诗词、民间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诗体,是按曲牌规定的字数、平仄、句法、韵脚等填写的唱词。除楔子可同由次要人物唱以外,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,其他角色有白无唱。特点是:a)有严格韵律,以符合演唱要求;b)可衬字或增句,以利自由地表情达意;c)语言通俗凝练;d)每折唱词必须一韵到底,不能换韵。

B)宾白:指人物对白、独白、旁白、带白等,由白话或部分韵文组成,因杂剧以“唱为主,白为宾”故称“宾白”。

C)动作名称:科、介,是关于动作、表情和音响效果等的舞台说明。

D)角色名:旦(女角,正旦即指女主角,另有花旦、老旦、刀马旦等),末(男角,正末即指男主角,另有外末、副末、大末、小末等),净(俗称花脸,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子),丑(滑稽角色),卜儿(扮演老年妇女),洁郎(扮演和尚)

元杂剧正是通过曲词、宾白、演员的表演来推动剧情发展,刻画人物形象,反映社会生活,表达主旨的。

【篇2】元曲的文学常识

元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,就其本身而言则是由于元曲确立并完善了体制形式,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:

1、宫调: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,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,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,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,包括有正宫、中吕宫、南吕宫、仙吕宫、黄钟宫(五宫)、大面调、双调、商调、越调(四调),曲的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,或伤悲或雄壮,或缠绵或沉重。元曲中的戏曲套数和散曲套数,是由两支以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相联而成。

2、曲牌:俗称“曲子”,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,各有专名,如《点绛唇》《山坡羊》等总数很多,元代北曲共335个,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、唱法,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、句法、平仄等。据此可以填写新曲词,曲牌大都来自民间,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,故曲牌名也有和词牌名相同的,但是内容并不完全一致。此外,还有专供演奏的曲牌,但大多只有曲调而无曲词。

3、曲韵:元曲在押韵方面严守《中原音韵》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、上、去,用韵上有以下特点:平仄通押,不避重韵,一韵到底,借韵、暗韵、赘韵、失韵。

4、平仄(zè):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诗词更严,而特别注重每首末句的平仄。

5、对仗:曲的对仗要求比较自由,可平仄相对,也可平声相对,即平声对平声,仄声对仄声。曲的对仗形式有“两字对”、“首尾对”、“衬字对”等十三种,在语言的运用和词序组合上有许多特点,主要表现在:有工对也有宽对,但宽对的现象更普遍;句中自为对;错综成对或倒字为对,如“忠臣不怕死,怕死不忠臣”;以俗语入对。

6、衬字:曲与词最显著的区别是有无衬字,有衬字的是曲,没有衬字的是词。所谓“衬字”指的是在曲律规定必须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,它不受音韵、平仄、句式等曲律的限制,衬字一般用于句首。

元曲作家中留有姓名、曲作的共二百二十多人,流传至今的作品有四千五百多首(套、部),其中小令三千八百多首(含带过曲),套数四百七十余套,杂剧一百六十余部(本)。 在众多作家中,对元曲的形成作出开创性贡献的是元好问,他生于金元战乱之际,是名冠金元两代诗坛的巨星。他的作品清润疏俊,迥出时作,对元曲创作起着启导统领、规范的作用。

本文来源:https://www.jinxinghang.cn/zuowenjichuzhishi/297320/

  • 相关内容
  • 热门专题
  • 网站地图- 手机版
  • Copyright @ www.jinxinghang.cn 顺风作文网|优秀作文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
  • 免责声明:顺风作文网|优秀作文大全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,并不带表本站观点!若侵害了您的利益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!